中、法两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菜用料讲究,口味多变,以色、香、味闻名;法国葡萄酒味道丰富,口感微妙,以工艺著称;两者的结合珠联璧合……
法国的气候,最宜葡萄生长。没有一个国家酿造的葡萄酒能与法国相媲美。法国葡萄酒的品饮文化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专门研究与中国菜肴的搭配实不多见。中国菜用料讲究,口味多变,法国葡萄酒味道丰富,口感微妙。两者的和谐搭配称为一门艺术,实不为过。既是一门艺术,就决非“红酒配肉,白酒配鱼”这么简单了。
搭配菜肴前,我们要先确定葡萄酒的各种成分和不同特征。
酒精 是大部分香味的载体;带来热量与醇厚感;增强甜感;减弱酸感和苦感。
涩味 由葡萄中含有的丹宁引起,使口和牙龈干燥,但却是立体感和构造必不可少的成分。它使口感干燥和粗糙构筑葡萄酒的骨架,是最重要的标准如果涩味太强,就有持续不舒服的感觉恰到好处的涩味能增加酸感,平衡甜感。
甜味 糖分是葡萄酒舒服的感觉,来自于酵母或残留糖分的代谢,并留在酒中完成发酵。它在口中带来“厚实”、“柔软”、和“圆顺”的结构;增强酒精热感;减弱苦感,包藏涩感,中和新鲜感。
酸味 来自葡萄,是对葡萄酒产生立体感所必需的刺激感味。酸味帮助分泌唾液,保证葡萄酒质量。它提供活力,提升葡萄酒的立体感、新鲜感;如果太强会有“腐蚀性”;如果酸度不够会觉得“淡而无味”;它能增强构架和完整性,增强涩感,中和过多的酒精圆润度。
香味 程度取决于多种香味相互交叉补充的广度和深度,使葡萄酒强劲有力。它使葡萄酒丰厚、饱满;在口中留下持久香味,减弱酸涩感。
根据对葡萄酒的分析,可以确定它们与不同菜肴的搭配。比如卢瓦尔河谷的密思卡得白葡萄酒富有活力,带有新鲜水果味,微酸,较清淡但一入口就有爆炸的感觉,更容易与味道清淡和本身酸性的菜肴搭配。而罗讷河谷的教皇新堡红葡萄酒非常均衡,强劲有力,酒精劲足,与丹宁的酸味和涩味完全平衡,更容易与味道浓烈的菜肴搭配。
不同食物的特性,决定着菜肴与葡萄酒均衡的搭配。
颜色 菜肴的颜色能或多或少激起食欲;淡雅的颜色说明味道甜及溶化得好;深重的颜色说明菜肴味道浓郁强烈。
温度 菜肴温度的触觉感知决定了葡萄酒的温度,也就是葡萄酒与菜肴之间的谐调搭配。温度的触觉感知独立于口味,但温度参与了口中味道平衡的作用,因此应该尊重菜和酒的温度;低温使器官感觉麻木,过高的温度会烫伤感官味蕾。
质感 菜肴的质感是菜、酒谐调搭配的另一关键标准。纤维肉与水煮鱼需要不同的葡萄酒来搭配;听觉对质感同样有作用,因为每种食物具有各自独特的声音食物的生熟度对谐调搭配很重要:生鱼与炒肉所需搭配的葡萄酒不同。
油腻度 油腻是保存香味的最好成分,油水重的菜更有味道;肥肉能使香味保存时间更长;油腻的汤汁或配料起到同样的作用。
香味度 配料有各自的香味度,有些淡而无味,有些香气扑鼻;无论汤汁是由本菜所产生加工的(浇在菜上的),还是为了提高香感而另做(放在菜边的)的,如果它的香味度强于主要原料时,则由汤汁香味来决定搭配的葡萄酒。
菜肴特性不同,与之搭配的葡萄酒自然不同。通常菜肴的质感、香味和油腻度最为关键,而颜色与温度次之。食物的纤维丝粗时要配口感圆润的酒,而食物口感软,油腻时要配口感涩的酒。可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尽量在酒与菜之间找到均衡。
法国葡萄酒与中国菜肴的搭配艺术
酒与菜的谐调搭配完全是根据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而言的。中国菜肴和法国葡萄酒拥有相同的价值观细腻、创新、复杂、和谐。它们的谐调搭配并不是一门像数学一样的纯科学。应掌握关键要素,尽可能发挥各种组合的想像力。
在酒与菜的搭配中,我们也应寻求来自两个相互补充要素的平衡
不可调和的因素切勿勉强结合,比如硬朗的红葡萄酒配鱼是很不恰当的,清淡和微妙的红、白葡萄酒配四川辣椒或香菜炒牛肉也是很蹩脚的。但是,寻找一种相互补充的方式,比如干性粗纤维的鸡片与圆润丰厚的白葡萄酒,冲喉微辣的菜与丰厚浓香的桃红酒都是很好的搭配。
菜肴是构筑谐调搭配的出发点。这是因为菜的香味总是盖过葡萄酒的香味,而且持续时间长,也是因为选择一瓶酒要比为选择一种酒而做十道菜容易得多!
菜肴给人很强烈的感觉,食物的咀嚼会使口感提高10倍,而葡萄酒是不需要咀嚼的;菜的全部味道在口中融合分解为强烈的感觉爆发,胜于最好的葡萄酒,所以是用葡萄酒去配菜,而不是用菜去配葡萄酒。
现代医学已在葡萄酒中测得600多种营养成分,如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酚类物质,它们能起到预防心血管病、开胃、养颜、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功效。
法国葡萄酒与中国菜肴相得益彰,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收获健康。在忙碌得几尽疲惫的都市中,一杯美酒,几道小菜,片刻歇息,不仅能给劳累的躯体注入活力,倦怠的灵魂也由此得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