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红酒百科 好品味是怎么炼成的?(下)

好品味是怎么炼成的?(下)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特约撰稿人 伊莎贝    2007-12-28 11:37:56


虽然品味标志说来复杂,总结起来不过一句,抓住这个精神就不会错,就是一位世家出身的前辈感叹过的:“现在外头哪有什么好吃的,只有新贵们还吃得高高兴兴的。”这种没落贵族的派头最迷人。所以,不得吃到一点好东西就七情上面,喜不自禁,坐实了没吃过没见过的穷底子。

所以我蛮同情餐馆老板们的。这年头人人睁了一双火眼金睛,绝不吝于给餐馆以酷评。只有那些以噱头胜出的少数餐馆,出于有品味者相互认同和辨识的需要,才会中奖般受到宠爱。说真的,被食评家们捧上天和打入地的餐馆,差别真有那么大吗?

当然聪明的餐馆老板就会利用这一点,把小(如上海老吉士)、破(如上海春和茂隆)、怀旧(如上海老洋房、福1309等等等等)、服务差还一位难求(还是春和茂隆)、有超级无敌露台(MESA、ELEMENT FRESH上海商城店、MOCA等等等等)发展成一种噱头,然后就不动声色地等着坐地收钱吧。酷!

基本上,需要努力修炼的领域要么是昔日中国所有,今日中国所无,要吃力地拣回来的,如古董、园林、品茶、听曲,要么是本来距离中国人遥远,如今要硬生生拉近的,如奶酪、鹅肝、葡萄酒、威士忌、雪茄、爵士乐。太切近和具有现实感的东西无助彰显品味,就不用浪费时间金钱啦。这就是为什么有人钻研葡萄酒,却无人鉴赏中国白酒,有人沉迷雪茄,却无人分辨香烟好坏的缘故。

法国佬赞同当地食物配当地产葡萄酒,在酒商的鼓励和推动下,葡萄酒鉴赏家们却在努力让中餐和葡萄酒融合,得出黑皮诺与烤鸭是绝配的惊喜结论。基本上我觉得这项研究比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还要乌龙。

如白先勇之于昆曲,叶放之于苏州园林,与当事人浓厚的个人背景和经历有关,其实是不可摹仿和复制的。一旦发展到“言必称”的地步,不听昆曲就是不风雅,不欣赏苏州园林就是粗俗,未免咄咄逼人太甚。没有白、叶背景的小朋友们的追捧,难免一副先天不足、后天恶补的劲头。即使对于最初的倡导者本人,如此一窝蜂不辨精粗的追捧,也是令人难堪和失落的庸俗化吧。

再说这些爱好都蛮费钱的,小“克腊”们又不肯好好工作,努力赚钱,再没什么家底的话,大概自己都搞不清楚怎么能维持此等享受,所以难免少一分从容,多几分窘迫。世间一切享受无非是,尝过了真正好的,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过千元一支的KRUG香槟要咬着牙开的话,这享受未免勉强了点,还要在媒体上写专栏、做评论,踮着脚去够那顶享乐主义者的冠冕,看着就叫人捏一把汗。

好吧,我知道人生其实蛮虚幻的,能抓住一点乐趣总是好的,只是,不要努力上进到这么红头涨脸青筋暴起的好不好,你自己不累我看着也累。

特别链接:
          好品味是怎么炼成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