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酒销售的乱象十分的多,我们来说一两个乱象吧,这种乱象在中国消费市场竟然是常常出现的。
【乱象1】
价格 零售价为口岸价37倍
近期,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浙江境内随机选择的一个口岸调查发现,进口到中国的红酒呈现“身价倍增”的现象。
调查的确切数据显示,该口岸2011年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黑山等5个国家总计进口红酒42个批次,共40万升,总值117万美元。以750毫升一瓶计算,每瓶平均口岸价约为2.1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元。
而在该口岸批发市场,抽查的威邦帝国、皇家庄园、约贝拉庄园等73种不同规格进口红酒,平均批发价为312.04元/750ML。在当地零售市场,这73种红酒平均零售价为562.12元/750ML。根据以上数字简单计算即可得知,进口红酒批发价约为口岸价的20倍,零售均价约为口岸均价的37.5倍,零售均价是批发均价的1.8倍。
巴黎一名华人酒商说,拉菲根据年份不同酒价不同,批发均价在800欧元左右,而在中国市场至少卖到人民币1.5万元以上。
【乱象2】
数量 一年喝假拉菲数百万瓶
巴黎一个酒商表示,拉菲年产量最多是24万瓶。据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拉菲每年在中国市场大约能分到5万瓶。
但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算,一年消耗拉菲数量高达200万瓶,差不多是拉菲10年的总产量。多出来的上百万瓶“拉菲”究竟从哪里来的?浙江省工商局查处的一桩案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今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查处了义乌市程盛副食品商行经销裸装葡萄酒一案。据了解,程盛商行老板分别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等两家销售公司,然后再将自行印刷的这两家空壳公司的标签贴在裸瓶上,使国产酒摇身变成了名牌酒。
浙江省工商局经检处处长潘炜说:“我们专门到河北昌黎调查,当地人称,这种裸瓶装的葡萄酒一滴葡萄汁都没有,全是化工原料勾兑的。”
原文出自【红酒客】http://www.winekee.com,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