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行业报道 中国式酒庄酒 能否拯救葡萄酒市场?

中国式酒庄酒 能否拯救葡萄酒市场?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2014-06-30 11:12:21


中国酒业协会在京召开“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新闻发布会召开,这是酒协在行业内推出的第一个产品证明标识。在内有限制“三公消费”大环境制约, 外有商务部撤销对欧盟“双反”协议面临进口酒冲击,国产葡萄酒发展陷入困局的当下,酒庄酒的概念能否调动消费者意愿?酒庄酒究竟能够救市,还是仅为宣传噱头?

酒庄酒的中国式道路

6月初,中国酒业协会在北京发布“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今后中国酒庄酒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下,走向新的发展道 路。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表示,酒庄酒证明商标的推出对规范葡萄酒行业自身、提升企业品牌与信誉度,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参照依据并保护其合法权 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早在2006年,中国酒业协会就发起成立了“中国葡萄酒酒庄联盟”, 主要目的是加强行业自律,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中国的酒庄酒。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酒庄联盟后来也不见有何大的举动和声音,这似乎也能看出酒庄酒理念在国内 发展的艰辛与不易。整个葡萄酒行业,这些年来,行业协会以及产区出台制定过不少政策,但往往事与愿违。

在独立酒评人朱立农看来,酒庄酒概念的推出,也是在借鉴法国葡萄酒产业的某些标准体系。在新世界和旧世界葡萄酒国家,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类似酒 庄酒,用自己认定的产区种植葡萄酿酒;再就是从外面买来现成葡萄生产葡萄酒,分产区辨认,像波尔多产区、AOC产区。另一种是工业酒,企业用自己的灌装厂 装瓶生产,在法国经常由几个小酒庄联合建设一个灌装厂,这是合作社的方式,但在中国还不被允许。在法国,上千年的产业历史,相关的法典是经年累月打磨而 成,只有拥有真正酒庄做酒庄酒的城堡才可以称做“chateau”,否则是违法行为;而在中国,冠以“城堡”或“堡”字眼的不在少数,名副其实做酒庄酒的 则需另当别论。

酒庄酒不等于“高大上”

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在国外,尤其是欧洲葡萄酒产业发展相当成熟,根本没有所谓“酒庄酒”与“非酒庄酒”的划分,比如法国,在理论上通常运用分级制度来区分优劣。还有一种来自业内的声音则质疑酒庄酒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企业包装营销的手段。

有资深葡萄酒媒体人认为,依据中国国情,不能以国外酒庄酒的标准来衡量国内酒庄酒,国内酒庄酒道路应该拥有自己的特色。过去大家总觉得酒庄酒就 应该是高档酒,实际上,酒庄酒不一定非要高品质、高价位,而是适应消费者的各种不同需求。他同时指出,欧盟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许多酒庄都早已在遵循传统认 真做酒庄酒,贴酒庄酒的标识与否并不影响品质本身。值得一提的是,今后国内具有一定资质的酒企如若申请酒庄酒商标,究竟会收到怎样的效果,消费者是否认可 买单,最终都要用市场来验证。

一位留法多年的国内酒庄负责人表示,酒庄酒的相关认证在一定程度上是件好事,会对消费者产生指导与引领。有些类似法国独立酒庄组织,只不过法国方面不规定产能,并且贵的便宜的都有。消费者通过酒帽上标注的标识来鉴别酒品质。

但是,另一方面仅推出酒庄酒概念,不能够跟消费者接上地气,甚至可以说,这还只是个半成品。

对于是否申请“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河北怀来瑞云酒庄品牌总监王昭感觉不会很着急,先静观市场运行效果,看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是否可以缓解信任危机,如果能提升产品本身形象,那么也不会排斥。

缺监管恐半途而废

胶东产区某酒庄负责人表示,2007年该产区推出“蓬莱产区葡萄酒产品专用标志”,曾在一段时间对该产区的葡萄酒品质保障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 用,后来便逐渐销声匿迹了,推行下去很困难,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国内葡萄酒发展的许多制约。同样,对于酒庄酒概念,有葡萄酒从业者猜测,开始葡萄酒企业、质 检部门或许会比较感兴趣。可能出于营销目的,也或者是宣传噱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同样因为缺乏公信力以及对市场的拉动不足而半途而废。

对此,有业内专家担忧,当下中国国内葡萄酒市场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考验。酒庄酒概念的提出以及“葡萄酒酒庄酒”商标的实行,出发点非常好,力图 对葡萄酒生产企业、行业净化和消费者正确引导上做出努力。关键的是,要想落实到下游,企业如果合法申请到酒庄酒标识后,如若不能够达到之前的品质要求,又 有哪些部门去监管。推出商标只是第一步,整个行业需要全产业链的控制与规范。因此,中国酒庄酒乃至整个葡萄酒市场的规范提升都将任重道远。